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保健常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 >>保健常识>正文
中医教你小儿消食化积4妙法
更新时间:2017-02-27 08:33:06 | 点击次数:

刘维忠 王世彪

 

现在生活好了,尤其是逢年过节,许多孩子虽然大吃大喝的少了,但因为吃的东西杂,又休息不好,致使胃肠积食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还是大有人在,据以往资料统计,节假日期间患“积食症”的孩子占医院儿科就诊总人数的30%左右。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由于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一旦饮食不节,就容易积食,引发呕吐、肚子疼、发热、厌食、咳嗽、腹泻、便秘等不适反应。如果孩子早上有口臭、舌苔厚腻、口唇干红或晚上睡觉手心、脚心、腹部灼热等,或3岁以下小儿食指青筋变粗,很可能积食了。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刘维忠主任建议用以下4种方法,可有效缓解或解除小儿积滞痛苦。但是如果合并发烧超过38.5℃或病情不减,则要求助儿科医生了。

【内服:小儿积滞中医方】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厚朴200克、茯苓100克、建曲100克、谷芽100克、麦芽100克、槟榔100克、广木香50克、鸡内金60克。上药分别炒香,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日3次冲服。1岁以内,每次2克;1~3岁,每次3克;1~7岁,每次5克;7岁以上,每次6~10克。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痧、痘、惊、疳被认为是儿科“四大要证”,一度曾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历代儿科医家的重视,解放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与普及,痧、痘、惊、疳证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营养摄入,喂养调摄不当而导致的小儿疳积证则有上升的趋势。小儿疳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证表现或轻或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医认为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消瘦、赢弱、纳呆、口渴、烦躁为主。其病因多种,最终却不外乎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日久而成。好发于幼弱小儿,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者。中医认为多由于禀赋较弱,哺乳不当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郁热内蕴,外感六淫或病后失调等导致。

中医治疗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基本原则。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本方用厚朴、茯苓益气健脾;建曲、谷芽、麦芽、鸡内金消食化积;槟榔、广木香行气消积导滞。对于小儿积滞,症见纳呆,口渴喜饮,口臭,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头顶汗多,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苔厚腻等者效果较好。临床若兼风寒加苏叶、姜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

【外用:疳积敷脐疗法】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杏仁、桃仁、山栀、红枣、皮硝各20 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晚睡前取药末20克,加葱白7根,黄酒2滴,鸡蛋清适量调匀,捏成圆形药饼,贴敷脐部神阙穴,外用纱布敷料固定,翌日清晨去除,连敷5次为1疗程。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古人云:“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又云:“疳之成多起于积,治疳必先去积。”根据前人治疗疳证的经验,所以疳证的治疗,务必用消导助运之品 ,顾护脾胃为本,调和脾胃,以助受纳和运化,使后天脾胃生化之源渐充,濡养五脏。本方中用桃仁、杏仁有调理气 血和助气血运行之功;山栀清热除烦;皮硝能增强小儿肠蠕动,促进小儿食欲,从而增强小儿机体抗病能力;红枣能增加小儿肌力,提高小儿免疫能力;加葱白芳香,通阳入胃经,与酒和鸡蛋清同用引药入络,使药物通过经络传导,内走脏腑,充分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使积 滞消,脾胃和,疳证痊愈。

【推拿:常掐四缝】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在小儿积滞初期就常常掐四缝穴。四缝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的中央。天天捏两手四缝穴各50次,力度以孩子稍有痛感但又能接受为宜,一日一次,3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起效。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中医治疗小儿积滞要以消食导滞、调理脾胃气血为主。掐四缝,能行气消积,消腹胀;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刺激四缝穴可使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含量增加,发现血清钙、磷均有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沉积增加,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和成长。

【日常保健:捏脊】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日常捏脊操作方法:让宝宝俯卧于床上,捏脊者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每天捏1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中医认为捏脊疗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友情链接
 门诊咨询电话:0931-6969600(白天)0931-6969601(夜间)
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399 非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60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西街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94号 陇ICP备15002749号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事业单位标识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