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正文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开展动脉内机械取栓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更新时间:2020-04-22 10:51:59 | 点击次数:
近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开展动脉内机械取栓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该患者女性,6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支气管哮喘等病史;主因“突发意识不伴恶心、呕吐2小时”入院;神志呈浅昏迷状,烦躁不安,平车送入病房,呼之无应答,无睁眼,完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侧凝视,右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刺激后左侧肢体肌力3級,右侧肢体0级。急诊头颅CT:颅内未见出血等损伤。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考虑房颤引起的大面积脑栓塞。由急诊绿色通道送入神经科,孟庆龙副主任医师与家属积极沟通后,于入院后40分钟,开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积极与导管室联系,与入院后1小时进入导管室穿刺造影,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闭塞,行支架机械取栓术,第一次开通上干,第二次开通下干,均顺利开通,前向血流恢复良好。

术后24小时,患者意识完全清醒,48小时,可含糊发音,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2-3级。
据悉,神经科自2018年开展动脉内机械取栓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十余例,明显提高了颅内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开通率,大大改善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温馨提示: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孟庆龙副主任医师提醒您:发生急性脑卒中,一定要懂得急救方法。

1.发现脑卒中第一时间拨叫120,而后评估生命体征,确保气道、呼吸和循环稳定。昏迷患者往往存在舌后坠,堵塞上呼吸道,在第一时间需要将患者口腔打开,解除舌后坠,通畅呼吸道。

2.对现场有癫痫、抽搐的患者,需要防止舌咬伤出血造成的窒息,要用纱布或者毛巾放入牙齿间,防止出血。

3.评估吞咽功能并预防误吸,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措施包括最初保持的禁食状态,禁止在急性发作期间予以喝水,吞服口服药物。

4.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因颅内压升高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口腔内存在呕吐物,家人应第一时间清除其口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导致吸入肺炎发生,此类患者推荐保持头部位于正中位置并与身体呈直线以及将床头抬高至30度,头部偏向一侧。

5.对于被推迟发现的脑卒中患者出现的局部压疮,应在第一时间解除,脑卒中患者被发现有病时,存在俯卧在地上,也有的倒在卫生间内,长时间的局部压迫可以导致压疮出现或者肢体血运不良,这类患者被发现后,应当给与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

脑卒中预防小知识:

1、对于吸烟饮酒、肥胖、年龄增长、饮食等多种因素引起脑血管病变。此类患者应注意避免酗酒吸烟、高脂高糖意识,避免暴躁冲动、剧烈运动。

2、控制血压,口服降压药,有条件的每日监测血压,控制血糖,建立健康饮食习惯。

3、注意脑卒中的先兆现象:部分卒中患者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此类情况要尽早控制。

4、有效控制短暂性脑缺血表现,如有发生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

5、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和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患者,情绪不稳定,血压波动,诱发卒中。

 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生卒中尽快前往最近医院的卒中中心,如果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应遵从医嘱选择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切莫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卒中中心咨询电话:

0931-4928097

急诊科咨询电话:

0931-4924447

孟庆龙,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学士,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十余年。

2007年-200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介入医学一年,师从高国栋、赵振伟教授。
能够掌握各种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技术、能够独立处理比较复杂的疑难病例。掌握显微手术操作技术,能够准确地定位开颅,能独立及协助完成颅脑损伤、大脑半球肿瘤、脊髓肿瘤、垂体腺瘤、小脑半球肿瘤、听神经瘤、脑出血手术。
独立完成脑血管造影并能熟练运用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做出正确诊断。在我院率先开展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术、机械取栓术、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内栓塞术、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等新技术新业务。
近年来先后参与完成科研课题5项,其中1项被省科技厅鉴定国内先进水平,开展各种新技术10项,在国家及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目前担任甘肃省医师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康复与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友情链接
 门诊咨询电话:0931-6969600(白天)0931-6969601(夜间)
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399 非工作日投诉电话:0931-696960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和政西街1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194号 陇ICP备15002749号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事业单位标识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头条